​孩子需要共情,家长喜欢说教,怎么办?

2024-10-01 09:09 来源:句库侠 点击:

孩子需要共情,家长喜欢说教,怎么办?

孩子需要共情,家长喜欢说教,这似乎是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常态。

孩子需要共情,家长喜欢说教,怎么办?

从亲子之间的年龄、阅历和思维差距来说,孩子在面对学­业和生活中的阻碍时,确实需要成年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。

比如在日复一日地严苛学习下,孩子偶尔产生烦躁厌倦的心态,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

但有些父母,最反感的就是孩子不遵照自己的思路、节奏和步骤来坚持学业,只要孩子一提出适当休息和调整目标的想法,父母自己首先就崩溃了。

不是大声呵斥,就是歇斯底里。

那么在孩子的心里,自然就体会不到来自父母共情

实际上,父母要做到共情,真的很难。

这需要大人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和理解,并且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挤出位置,给孩子以陪伴,给孩子以慰藉。

显然,这不是那些常年在外打工,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沟通和理解的父母,在一时间心血来潮,就能在孩子面前,完美地做到“共情”的。

更多的是,小时候在父母的疏忽和漠视中长大的孩子,在成长为父母以后,对自己的孩子依然会表现出不上心、不耐烦的状态。

甚至可以说,变成了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模样。

或许这不完全是大人的错,只是最后,终究会变成孩子心中的痛。

毕竟在亲子关系中,更应该被理解、被迁就和被关爱的“弱势一方”,始终是孩子。而在平时的生活中,有权利和能力对孩子发脾气的,只能是父母

作为孩子,即便在父母面前调皮胡闹经常惹得大人暴跳如雷,但如果心情不好,充其量也只能在父母面前抱怨几句,吵闹两声。

或是来一出,跑到楼下或同学家的“离家闹剧”。

但是最终,几乎所有的孩子,都会屈从在父母和老师的逼迫督促下,在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体系下,消磨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。

其实教育孩子,和孩子建立起稳定和谐的情感联系,最重要的,就是父母要具备和孩子能够谈得来、玩得起的共情的能力。

共情”是需要培养的,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相互信任、彼此认同和关爱陪伴的具体表现。

而不能只是抱着让孩子考高分、上大学和赚大钱的心态,去面对和我们朝夕相伴的孩子。

毕竟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新鲜和有趣,而不是从早到晚趴在书桌上学习。

如果作为父母,太看重对孩子前途人生的期待,而对孩子在当下,在学前阶段、中小学阶段,还有在成长期、困惑期和青春期,孩子内心的实际感受:

或许孩子的心中已是惊涛骇浪,而父母的心中却又一无所知。

那么这样的教育,必然只是流于表面的,简单、粗暴和肤浅的教育。

也就是说,孩子在面对学业与人生中的各项选择时,内心是惶恐不安和困惑不解的。

作为家长,我们不能只是抱着自己的固有经验和顽固思维,来看待在网络时代和媒体时代的孩子的所思所想。

如今一个正常的孩子,一个没有被作业书本“淹没”的孩子,必然是需要每天花费一点时间,抱着手机电脑,看一看新鲜资讯、刷一刷搞笑视频,偶尔看一两部心仪的影视剧,然后在学完功课、做完作业之余,和同学好友聊天玩闹的。

这都是一个正常孩子的正常需求,既不是丢人现眼,也不是什么“家丑不可外扬”。

而新时代的父母,也必然需要尊重和理解自己家孩子的正常需求,看到并理解孩子的心中感受,而不是一看到孩子的做法不合心意,就立刻大发脾气,声嘶力竭地要求孩子必须马上改、立即做。

问题是,孩子因为年龄小,在面临很多突发或沮丧的境况时,都会在突然间裹步不前,缺乏行动力。

那么正确的做法是,父母要首先在孩子面前,表现出真心的“共情”,尝试将自己放在孩子同样的处境中,不要带有一丝一毫属于成年人的矫情和蔑视。

只有这样,你才能真真正正地发现孩子心中细腻变化的情绪性格,并且有能力和有空间,给予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。

此外,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,父母最好不要急着去指责孩子的疏漏和不足。

因为孩子最讨厌的就是听到大人的失望和抱怨,与其如此,还不如先设身处地说几句能让孩子感到宽慰、舒适和愉悦的话,再小心翼翼地引导孩子认识到当前所犯的错误。

无论如何,这都比一开始就指责,瞬间激发出孩子偏激和叛逆心态的做法,要明智得多。

总之,作为父母和孩子沟通,自己以往的人生经验和做事方法,应该更多地用在和孩子建立“共情”上,而不是用在给孩子贴标签、下定义上。

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,那么孩子肯定会比较叛逆敏感,不听劝解,也不服管教。

毕竟父母和孩子在一起,应该先谈感情,再谈学习。